为了达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目的,在2006年2月28日由当时的信息产业部联合其他六部委共同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第39号令),以立法的形式,推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旨在从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限制或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
欲具体了解我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中国RoHS)的请进入。
因此,为了配合信息产业部第39号令的实施,信息产业部组织安排并于11月就发布了相应的三个电子行业标准,提出了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制的规定。这些电子行业标准在考虑了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和进口者从源头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污染需要的同时,又考虑到监督检查机构实施监管或测试的可行性,与国际相关标准衔接的要求,结合行业的现状、经济与技术上的可行性等等,制定出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的相关规范要求。下述对这三个电子行业标准情况做一介绍。
值得提出的是,信产部令第39号《管理办法》在2016年被修订了,工信部等八部委又联合颁布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工信部令第32号)。修订后产品名称由“电子信息产品(EIP)”改为“电器电子产品(EEP)”,文件名称也由“污染控制管理”变为“有害物质限制使用(RoHS)管理”。为此,为其配套的三个电子行业标准的名称修订过程中也有所变化。
欲详细了解信息产业部令第39号和工信部令第32号具体内容的请进入。
一、标准的基本情况
为了配套信息产业部令第39号的实施而专门编制发布的这些电子行业标准,当时有三个,它们是:限值要求(SJ/T 11363)、标识要求(SJ/T 11364)和测试方法(SJ/T 11365)。其中目前标识要求标准SJ/T 11364在2014年和2024年进行了2次修订。下表1汇总了它们的基本情况(含SJ/T 11364-2014),包括标准的名称、发布时间与实施时间、标准的摘要与适用范围等。
表 1: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限制的电子行业标准的基本情况
另外,当时对于SJ/T 11364-2014标准的实施时间与如何实施等还有一段小插曲,具体介绍详见下附录1。
附录 1:SJ/T 11364-2014标准的实施时间与如何实施的小插曲介绍。
特别指出的是:SJ/T 11363-2006标准和SJ/T 11365-2006标准在工信部2024年7月11日发布的2024年第17号《公告》中已被废止了。
二、标准的修订情况
目前,SJ/T 11364(标识要求)在2014年和2024年进行了2次修订,其2次修订变化的主要内容汇列于下表2中。
表 2:SJ/T 11364标准的2次修订内容变化情况
三、标准的内容组成情况
1、SJ/T 11363:限值要求
SJ/T 11363-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由6章和1个资料性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3-1。它主要规定了有毒有害物质的限值要求与合格性的判定的要求,这是我国首个有关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最大允许浓度)的标准。该标准已被废止,是因为后续我国又发布了其国家标准。
表 3-1:SJ/T 11363-2006的目录
欲详细了解国家标准规定的其限值要求的请进入。
2、SJ/T 11364:标识要求
在发布SJ/T 11363-2006的同日,也发布了SJ/T 11364-2006《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在2014年进行第1次修订时,标准名称发生了变化,即SJ/T 11364-2014《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标准名称中调产品名称整为“电子电气产品”。在2024年进行第2次修订时,标准名称又发生了变化,即SJ/T 11364-2024《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标准名称中产品名称调整为“电器电子产品”,其产品名称与标准名称与上述提到的国家《管理办法》(工信部令第32号)的名称相一致。
SJ/T 11364-2006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由9章和2个资料性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3-2-1。SJ/T 11364-2014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由6章和1个资料性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3-2-2。SJ/T 11364-2024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由7章和3个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3-2-3,若要详细了解SJ/T 11364-2024标准具体内容的请查阅下附件。
表 3-2-1:SJ/T 11364-2006的目录
表 3-2-2:SJ/T 11364-2014的目录
表 3-2-3:SJ/T 11364-2024的目录
附件 :SJ/T 11364-2024《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
欲详细了解我国RoHS标识要求的请进入。
3、SJ/T 11365-2006:检测方法
SJ/T 11365-2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是与SJ/T 11363-2006标准配套使用的。该标准为检测SJ/T 11363中定义的EIP所含的六种有毒有害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的测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检测方法。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是由8章和1个规范性附录所组成,其章、节和附录的名称详见下表3-3。该标准已被废止,其检测方法执行相应的国家标准。
表3-3:SJ/T 11365-2006的目录
四、相关说明
1、在后来又陆续发布的相关电子行业标准还有:SJ/Z 11388-2009《电子信息产品环保使用期限通则》、SJ/T 11467-2014《电子电气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风险评估指南》和SJ/T 11468-2014《电子电气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 术语》等。这里暂不再一一介绍,因为其限值要求、标识要求和检测要求是RoHS的核心,也是《管理办法》(工信部令第32号)的直接配套要求。
欲详细了解上述相关电子行业标准索引的请进入。
2、为了利于与国际接轨,我国相关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RoHS)方面标准,后续发布有国家标准(GB),即在2011年首次发布的GB/T 26572-2011及修订版GB 26572-2025等。目前GB 26572-2025标准成为了我国RoHS配套的主要技术标准,它包括了其限值要求、标识要求和检测要求。
欲进一步了解电器电子产品限用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情况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