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拓展延伸。在万物互联的工业互联网中,每个物品、元器件,甚至每条信息都有其全球唯一的“身份证”,这个“身份证”就是标识。目前,工业企业广泛使用标识标记各种物品,但不同企业和行业的编码和解析方式不尽相同。主流标识体系包括Handle、OID、Ecode、VAA等。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需求日益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兼容不同技术体系、能够跨系统跨层级跨地域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通过统一融合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企业或用户可以利用标识访问产品在设计、生产、物流、销售到使用等各环节,在不同管理者、不同位置、不同数据结构下智能关联的相关信息数据,是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的精准对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对工业互联网标识的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工业互联网标识的管理主要包括标识管理和标识解析管理。
一、《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于2020年12月25日发布了“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信管 [2020] 204号)。制定了《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旨在促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保障标识解析体系安全可靠运行。该《办法》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它主要是规范了标识注册的运营机构、管理机构及服务机构等的相关工作的管理,共有二十条。若欲详细了解其具体内容请查阅下附件1。
附件 1:《工业互联网标识管理办法》(工信部信管 [2020] 204号)
1、当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南京、贵阳两个灾备节点加速建设,形成“东南西北中”布局,并与Handle、OID体系实现对接,面向全球范围提供解析服务。上线二级节点数85个,覆盖22个省(区、市)和机械、材料、石化、家电等33个行业,标识注册量超过98亿,连接企业超过9000家,日解析量超过800万次。标识应用不断深化,形成了智能化生产管控、网络化生产协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产品交付、自动化设备管理等典型应用模式,成功打通物联网设备、支付终端和标识读写设备等终端,公共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因此出台管理办法以加强我国标识解析体系管理势在必行。
2、《办法》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连接,不断改变传统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实现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要求加快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是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标识解析体系迅速发展壮大,但同时,与之相适应的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各类标识服务机构作为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涉及企业和用户的数据、信息和权益,事关标识解析体系乃至工业互联网全局稳定健康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健全数字规则,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制定出台《办法》是贯彻中央精神促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激发标识创新发展活力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从制度方面规范相关各方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3、《办法》规范管理的相应机构及之间的对接要求
根据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体系发展现状和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要求,《办法》将标识服务机构分为五类:一是根节点运行机构;二是国家顶级节点运行机构;三是标识注册管理机构;四是标识注册服务机构;五是递归节点运行机构。它们各自的职责详见下表1-3-1的描述。
表 1-3-1:标识服务机构的类别与职责
标识服务机构之间建立对接并同步数据,是实现标识解析体系统一管理、分级解析、安全管控的基本要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承担了异构标识互联互通、跨境交互安全可控、解析服务长效稳定的职责,是我国标识解析体系的核心枢纽。各机构对接的作用详见下表1-3-2的描述。
表 1-3-2:各服务机构对接的作用
4、《办法》要求标识服务机构应取得域名许可
域名(即网址,如sina.com.cn)是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内容的“门牌号码”,互联网域名系统用于提供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解析,从而保证互联网内容信息准确传送到目的地址。工业互联网标识是工业互联网中的“域名”,是互联网由虚拟向实体延伸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标识与互联网域名在内涵、层级、功能等方面具备一致性,具体详见下表1-4描述。相较于互联网域名,标识的应用场景更加广阔,还支持解析和定位生产资料、成品部件、在制品、整机等实体资源,以及工艺、算法等虚拟资源。因此,工业互联网标识按照互联网域名管理,标识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包含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的互联网域名相关许可。已取得互联网域名许可的机构,如需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活动,应按照本办法要求向对应电信主管部门提交变更申请,在许可内容中增加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
表 1-4:工业互联网标识与互联网域名的一致性描述
欲详细了解互联网域名及域名服务介绍的请进入。
5、《办法》规定申请成为标识服务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
申请成为标识服务机构应当符合相关许可要求。标识服务机构除需符合《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的条件外,还应满足《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二条提出的日常服务要求,包括资源使用合法合规性、服务公开性、实名身份核验、用户信息保护、设立投诉机制等;第十三条至第十七条提出的安全保障能力要求,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及技术手段、应急备份及安全事件处置能力、主管部门监督检查配合机制、运行监测信息上报能力等;第十九条提出的编码资源管理要求。符合条件的机构可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服务平台申请相应的许可,同时鼓励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外资企业依法依规开展标识服务,推动标识解析与国际接轨,促进工业互联网全球化发展。
欲详细了解上述两个管理办法内容的请进入:《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
2024年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十二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工信部联信管 [2023] 271号),决定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旨在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赋能千行百业。该《行动计划》的内容是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能力支撑和组织保障四大部分组成,若要详细了解其具体内容的请查阅下附件2。
附件 2:《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工信部联信管 [2023] 271号)
1、《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
鉴于下表2-1所述的国家的重视倡导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发展现状,为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强化政策引导,推动标识解析体系由“建”到“用”,拓展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促进标识解析体系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推广,同步提升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人才等要素支撑能力,加快实现应用可控和生态可控,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行动计划》。
表 2-1:《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
2、《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
《行动计划》是第一份针对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出台的政策文件;第一份工业互联网规模发展新阶段专项行动;也是第一份多部门联合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应用的政策。《行动计划》从关键指标、重点领域、基础支撑、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到2026年的发展量化指标,加快推动标识解析规模化发展。目标的内容具体详见下表2-2。
表 2-2:《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
3、《行动计划》部署的重点任务
《行动计划》按照“331”的思路,共部署7项重点任务,可详见下表2-3的具体阐述。
表 2-3:《行动计划》部署的重点任务
4、《行动计划》明确的支撑举措
《行动计划》从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产品服务、数据流通、安全保障5个方面提出支撑举措,以支撑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贯通”行动。可详见下表2-4的具体阐述。
表 2-4:《行动计划》明确的支撑举措
5、《行动计划》明确的实施保障措施
《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需要凝聚各部门、各地方、产业各界推进合力,夯实组织保障能力,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具体保障措施详见下表2-5的阐述。
表 2-5:《行动计划》明确的实施保障措施
欲进一步了解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管理要求的请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