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信人在线![用户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G.821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指标

浏览:7660  来源:通信人在线  日期:2023-11-08

我们知道,数字传输的性能指标(PO)主要体现在误码性能指标(EPOErrored Performance Objective),也称误码性能。ITU-TEPO分为两类:一是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即规定由节点和通道构成的连接的误码性能,是由ITU-T建议G.821所规定的;二是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即规定高速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是由ITU-T建议G.826所规定的。

欲详细了解ITU-T建议G.826所规定误码性能的请进入

198011月,ITU-T发布了G.821建议《构成ISDN一部分的国际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2002年的修订已是它的第五个版本,名称变为《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一部分的运行速率低于基群速率的国际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

ITU-T建议G.821描述了ISDN国际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规范了27500km Nx64kbit/s1≤ N≤24 or ≤31)假设参考数字连接(HRX)的误码性能指标。此建议的主要内容分为误码性能参数、误码性能指标、指标分配策略和可用性4个部分。这里对G.821做以简要介绍,欲更详细了解的请查阅附件0

附件0ITU -T G.821建议书(2002年版)

一、端到端假设参考数字连接(HRX)模型

ITU-T建议G.821ISDN国际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是建立在假设参考数字连接(HRX)模型之上的。欲详细了解HRX模型的请进入

二、误码性能的事件和参数

ITU-T建议G.821为误码性能定义有事件和参数。其事件有误码秒(ESErrored Second)和严重误码秒(SESSeverely Errored Second)。早期版本中还有性能恶化分(DMDegraded Minute)、性能恶化秒(DSDegraded Second)、短时中断事件(SIE),这些事件在后期版本已被取消。其参数即上述误码性能事件的百分比,有误码秒比(ESR)和严重误码秒比(SESR)。早期版本中还有性能恶化分比(DMR)。ITU-T建议G.821定义的误码性能事件和参数的含义详见下表2

2:误码性能事件和参数的含义

三、误码性能指标

制定EPO的目的是要向国际和国内数字网的用户说明在实际运行情况下预期的误码性能,由此来促进业务规划和终端设备的设计,并作为导出传输设备的系统性能标准的基础。PO代表了业务需求和考虑到实现传输系统的经济和技术限制之间的折衷。其目的还是为了建立与PO相容的设备设计指标(DO)ITU-T G.821建议中明确“T”参考点间27 500km国际ISDN连接(HRX)误码性能指标详见下表3。建议的测试周期为一个月,并要求同时满足表中的指标。在表3中给出了G.821建议早期版本和新版本的指标,它们的表述是有所不同的

3G.821建议的国际ISDN连接误码性能指标

四、指标分配策略

ITU-T G.821建议中,对于64kbit/s端到端ISDN全程指标的分配策略一直在不断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分配方案。

1、方案一

为了便于研究,早期版本提出了一个推荐的EPO分配方案,见下表4-1(表2/G.821)所示。并且该方案明确指出,对某些国内网络,其他的分配方案也许更合适,只要最终分配给国内网络部分的损伤不会超过,大体总是能接受的。至于全连接上各组成部分的详细分配,即具体到电缆(平衡、同轴电缆)和光缆数字线路传输系统的误码性能要求;无线中继系统和卫星系统的误码特性与电缆、光缆系统的误码特性也应是有区别的,该方案都没有具体指标。

4-1:早期的G.821建议的误码性能指标分配方案(方案一)

2、方案二

ITU-T18研究组在19826月的日内瓦会议上,取得一致的一个很粗的分配方案,它对表4-1的分配百分数做了修改,见下表4-2所示。关于国际国内部分的细分配还没有取得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

4-21982ITU-T建议的误码性能指标分配方案(方案二)

但这次会议认识到,中等面积国家的国际部分一般从CT3开始,而大面积国家的国际部分实际上常从CT1就开始了。例如意大利罗马(CT3)和加拿大温哥华之间的通话连接是分别通过英国伦敦(作为CT1)和加拿大蒙特利尔(CT1)构成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参考点取国际关口局(IGInternational Gate Ways),以代替CT局来标示HRX的国际部分。依据表4-2将全程指标采用了“双面”(double face)分配的方法,详见下图4-2。这样,在两市话交换局之间全长虽然不变,但对中等面积国家从市话交换局到IG局长为1250km,而对大面积国家则长为6250km。如此分配的损伤指标对各个国家就能够协调一致了,并且全程损伤分配百分数也相同了。

4-2HRX损伤的双面分配方案

欲详细了解关于CT1CT2CT3结构的请进入

应当强调,上图中HRX损伤分配百分数并不限于误码性能参数,它也可用于抖动、滑动、漂动等损伤。图中各部分损伤分配百分数主要考虑经济因素,而没有考虑具体的传送业务和具体的传输系统。一般地说,在确定分配指标时,原则上与确定整个连接指标值的考虑方法一样,要考虑经济性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从而使指标既可满足用户要求,又不脱离数字传输系统的实际;不仅要考虑电话用户,而且要考虑高速数据、传真、电视等用户的要求。特别是用户环路系统在通信网全部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在确定分配百分数时,要充分考虑分给用户系统的指标值与通信全网经济性的关系。

3、方案三

为了兼顾大、小国家的利益,除双面分配外,还采取按电路质量级别的分配方案,即按高级、中级、本地级来区分而不按国际、国内来区分,如图4-3所示。图中所示的25 000km高级链路包括了国际和国内的干线链路。高级与中级电路的分界点对大国可能是初级中心(PC),对小国可能是二级中心(SC)或三级中心(TC),甚至有可能是国际交换中心(ISC)。此时的误码性能总指标的分配方案详见下表4-3,该误码性能指标分配方案是结合表3和表4-2的分配结果。其中,用户级(或本地级)指用户接入网(CAN),中级指国内交换网(IEN),二者分属两个终端国家的国内部分。在一个月的测量周期内0.2%SESR中,光缆通信系统仅占0.1%,其余0.1%分配给微波和卫星系统。该方案即为新版本的G.821建议的方案。

4-3:国际最长HRX的误码指标分配方案(按电路级别方案)

4-3:新版本G.821建议的误码性能指标分配方案(方案三:按电路级别)

五、不可用性规定

可用性部分着重强调表4-3中所列数据均指测量周期里的可用性时间,即计算指标应扣除不可用时间。G.821附件中给出了进入与走出不可用状态的规定。即:当连续10s测试都是SES时,不可用时间开始,此10s也计入到不可用时间内。而当连续10s都未检测到SES时,表示不可用时间结束,此10s应计入到可用时间里。见图5示意。

5G.821建议的不可用性测定

六、我国国内段EPO分配策略

我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033《传输性能的指标系列》给出了我国HRX国内段的EPO及分配原则。首先HRX全程性能指标为表6-1所示,考虑到我国国内HRX主要部分由国际HRX的国内部分所组成,为使两者的配额协调一致,国内HRX误码性能指标的分配原则应与国际HRX的分配原则一致,即详见下表6-2

6-1:我国HRX全程性能指标

6-2:我国EPO的分配原则

我国用以分配误码性能的国际及国内最长HRX详见下图6。图中高级部分和中级部分的分界位置可根据国家大小自行决定,以使大国的指标不致太严。由此,我国确定高级和中级的分界线位于DC1,即国内的省际干线平面属于高级部分。(DC1及国际接口局IG均在此平面上)。

6:国内最长假设参考连接

按上图所示假设参考连接,国内最长HRX的误码性能指标的配额,对本地级、中级、高级的误码性能依据图4-3作如下分配:本地级和中级部分按块分配;高级部分按距离分配,即按长度均匀分配。因此,国内最长HRX的误码性能指标的分配策略详见下表6-3

6-3:国内最长HRX的误码性能指标的配额

欲更多了解数字传输网络相关传输性能指标类型的请进入PODOCO

附录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助学
© 2004-2024 通信人在线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6113876号 网站技术: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