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由于标准化在推进新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因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于2023年8月3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的通知”(工信部联科 [2023] 118号),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标准的行业指导作用,引领新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新产业涉及的领域
新产业包括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此,《实施方案》综合考虑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形成“8+9”的新产业重点领域。即:新兴产业聚焦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领域;未来产业聚焦的是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领域。《实施方案》将主要聚焦这17个领域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
在新兴产业中,与信息通信技术(ICT)直接相关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NIT)产业,该产业包括了第五代移动通信(5G)、电子信息制造、软件、新兴数字领域等四个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了这四个方面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工作要求,具体详见下表1-1。
表 1-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
在未来产业中,大部分领域将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NIT)新兴产业及ICT产业为技术支撑,为发展基座,特别是诸如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显示、未来网络等领域。《实施方案》对于未来产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是开展标准化路线图研究以及相关标准的预研,下表1-2列出了与NIT及ICT相关联的未来产业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要求。
表 1-2:与NIT及ICT相关联的未来产业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
二、《实施方案》的出台背景
在2021年3月经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商定批准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其中提出了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谋划未来产业。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其中提出“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开展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标准化研究,制定一批应用带动的新标准,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鉴于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制定形成了《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以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充分发挥新产业标准对推动技术进步、服务企业发展、加强行业指导、引领产业升级的先导性作用,不断提升新产业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为加快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三、《实施方案》提出的主要目标
为兼顾新产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实施方案》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分别提出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三步走”目标,工程化推进实施。具体目标内容详见下表3的描述。
表 3:新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实施目标
四、《实施方案》部署的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根据新产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准化需求,分解设置了五项主要任务(具体详见下表4的描述),回答了新产业标准化需要“做什么”与“怎么做”的问题。
表 4:《实施方案》部署的五项重点任务
《实施方案》的内容是由: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五部分构成,若要详细了解《实施方案》具体内容的请查阅下附件。
附件:《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欲进一步了解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原则与要求的请进入。
513.5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