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是OMG组织为解决异构分布式处理环境中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互连而提出的分布式对象体系结构,目的是支持对象间以透明的方式实现互连、互通与互操作。
CORBA的核心是对象请求代理机制(ORB,Object Request Broker)。ORB是分布式对象系统中在不同对象和构件之间发送和接收消息的“软总线”。客户对象向ORB发出服务请求,请求的形式与实施对象所在位置、实现语言、生命周期和底层平台无关。ORB将请求递交给实施对象,由其执行相应的操作后通过ORB返回结果或者改变系统的状态。客户对象和实施对象都是相对于某个特定服务请求的。
CORBA中服务采用接口设计语言(IDL)进行描述,包括CORBA服务、通用设施和应用服务。CORBA服务用于创建构件,对其加以命名并把它引入环境之中,是系统级的对象服务。通用设施是可被多个应用程序共享的一组服务,通用设施的一些通用目的实例包括:电子邮件、打印、组合文档设施等。
CORBA中定义了一组协议,包括GIOP(General Inter-ORB Protocol)、IIOP(Internet Inter-ORB Protocol)等。GIOP规定了在ORB间进行通信的标准传输语法和一系列的消息格式,它可以直接在任何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上工作。IIOP协议是GIOP在TCP/IP下的映射,它规定了在Internet中OBR之间的互连标准。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结构是一个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计算平台,它允许不同应用程序之间可以透明地进行互操作,而不用关心这些应用程序位于何地、由谁来设计、运行于何种软硬件平台以及用何种语言实现等信息。由于采用了面向对象技术,对象之间的交互与下层的各种网络协议无关,同时各种应用进程也进行了抽象化,与网络的具体细节无关。利用CORBA可以将现有的或今后出现的网络管理系统有机地综合在一起。由于具有以上优点,ISO已批准将CORBA作为分布式对象的标准体系结构。CORBA技术的应用带来了以下好处:
1)CORBA技术采用了层次化的系统结构,可以使应用系统的结构更加清晰,便于网管系统的实现和维护。
2)由于采用了基于软构件技术,可以对应用进行快速构造,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以及快速开发能力。
3)采用软总线结构,不仅能够支持应用集成框架的建立,还可以满足协同工作的需求,并且可以建立多层次的软构件技术,更加便于应用领域框架及构件的开发,从而满足电信综合业务的快速构造和灵活部署,真正做到“即插即用”。
4)基于CORBA技术,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的可移植性、互操作性和分布透明性,方便了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CORBA技术在标准性、规范性、开放性方面的优势,为我国的网管应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从目前来看,TMN和CORBA技术结合方式是目前构建网管系统最为理想的一种解决方案。在探讨CORBA在电信网管系统中的应用时,一般认为CORBA技术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优势:
1)在开发网管系统的运行操作系统(OS)时,CORBA可以为组成OS的内部功能单元间的交互提供通信方式,即利用CORBA软构件技术来构建网管功能服务对象,以满足网管应用的需要。同时,利用CORBA软总线技术可以实现不同构件之间的协同工作。
2)在不同系统之间互操作时,CORBA作为标准的中间件,支持与编程语言无关的接口定义。由于OMG IDL具有标准的语言映射和有多厂商支持的特性,因而CORBA非常适合于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3)CORBA可以作为管理系统和被管理资源间的通信接口,即在OMC层次上提供标准的CORBA接口,满足上层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目前,作为设备厂商提供的网管接口(OMC层次上)存在着很大的私有性和混乱性,其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缺少多厂商共同遵循的规范。目前各电信运营商在构建其网管系统时,充分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正在积极推进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发展,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从长远来看选用一种独立于具体厂家的技术,来开发多厂家环境下的网管系统是非常合理的。而CORBA在标准性、规范性、开放性方面的优势,为我国的网管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并且,CORBA技术已经得到了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的充分认可,并制定了相关的规范,这些规范表明CORBA在网管中应用的基础标准化工作己经完成。在密切跟踪国际标准进展的同时,国内在TMN中引入CORBA技术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且有些成果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内网管建设过程中全面采用CORBA技术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