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信人在线![用户登录] [免费注册]

卫星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

浏览:8537  来源:通信人在线  日期:2023-05-20

一、多普勒效应

1、渊源

多普勒效应是一种波传输(光波、电磁波或声波)的一种物理现象,一种波源相对于接收者(观察者)在移动中发生的自然现象。该现象首先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在1842年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的,因而被命名为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多普勒效应后由 Buys Ballot(荷兰的气象学家、化学家)在声波中验证,而后1848Hippolyte Fizeau(法国物理学家)独立在电磁波发现了相同的现象,同年John Scott Russell (苏格兰的科学家)对多普勒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

2、效应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表现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称为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称为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波蓝(红)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普勒效应现象下图1-2示例。

1-2:普勒效应-光源的运动改变光的颜色

多普勒效应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是远方急驶过来的火车鸣笛声变得尖细(即频率变高,波长变短),而离我们而去的火车鸣笛声变得低沉(即频率变低,波长变长)。这是一种声波的普勒效应,对于电磁波同样存在多普勒效应,广泛地表现在无线电通信中。

多普勒效应中的波源与接收者(观察者)的移动性可存在于:波源移动,接收者(观察者)静止(如卫星通信中,卫星在移动,地球站相对静止);波源静止,接收者(观察者)移动(如蜂窝移动通信中,基站静止,终端在移动);波源与接收者(观察者)都移动(如卫星导航系统中,卫星与用户设施均在移动)。

二、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效应造成的发射和接收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移。它揭示了波的属性在运动中发生变化的规律。下述以声波为例推出其多普勒频移的计算公式。当C SOUND为给定介质中声波的传输速度,f为声波源的频率,则声波波长λ为的计算公式应为:

λ= C SOUND / f

如果只是声波源以速度vs相对于介质运动,则由观察者听到的声波频率f ′可用下表2中的式1表示。当vs / C SOUND << 1时,则由观察者听到的声波频率f ′可近似用下表2中的式2表示。

2:相关多普勒频移的计算公式

如果声波源静止,若观察者以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o运动,则由观察者听到的声波频率f ′可近似用表2中的式3表示。如果声波源与观察者都在运动,则由观察者听到的声波频率f ′可用表2中的式4表示。

在上述不同情况下,计算出f ′后,则多普勒频移Δ f应为:

Δ f = f ′ - f

当声波源与观察者相向运动时,f ′ > f,此时Δ f > 0;当声波源与观察者背向运动时,f ′ < f,此时Δ f < 0

三、卫星通信中的多普勒频移

在卫星通信中,当卫星与用户终端之间、卫星与地球站之间、卫星与卫星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端收到的发射端载频发生频移,即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附加频移(多普勒频移)。多普勒频移对采用相关解调的数字通信危害较大。低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越低,卫星飞行速度越快,多普勒频移也就越大。下表3-1给出了在终端纬度取零度,仰角取10度时,不同卫星高度、不同载波频率的最大多普勒频移的典型值。以供参考。

3-1:不同卫星高度、不同载波频率的最大多普勒频移

另外,下表3-2给出了地球静止轨道(GEO)、中轨道(MEO)和低轨道(LEO)卫星系统工作在C频段时的最大多普勒频移的典型值,以及在星间切换时的多普勒频移的突变值。以供参考。

3-2:不同卫星轨道系统的多普勒频移

欲进一步了解卫星通信信号传播特点介绍的请进入

附录
© 2004-2024 通信人在线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6113876号 网站技术: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