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信人在线![用户登录] [免费注册]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协议的相关技术要求介绍

浏览:3707  来源:通信人在线  日期:2018-04-19

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协议是由ITU-T制订,它是为了解决网络演进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电路交换网(SCN)和分组数据网(PDN)之间的信令互通。ITU-T提出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思想。其基本思路是:不同的网络保留自己的控制协议,完成各自网络中的承载连接控制,显然这些协议与网络性质密切相关;另外定义一个与底层承载类型无关的通用的呼叫控制协议,负责在网关之间传送呼叫控制必备的信息,该协议结构应该比较简单,这就是BICC。于是,SCNPDN的信令互通就转化为传统电信网协议和BICC协议之间的互通,这样的互通将十分简单,在许多情况下只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ITU-T制定的BICC协议并非是一个或两个建议,而是建议书的集合,ITU-T称之为能力集(CScapability set),已经制定了CS-1CS-2

欲详细了解BICC协议基本情况简介的请进入

一、BICC CS-1协议

BICC协议能力集1CS-1)协议,主要是指Q.1901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协议)》。BICC CS-1协议的应用目标是定义在ATM骨干网上传送PSTN/ISDN业务流的信令协议,该类网络应用可称为“ATM中继”(ATM trunking),其思路源于ATM论坛。ITU-T19993月启动该项研究,仅用了9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预定目标,于199912月完成,于20006月批准发布了Q.1901建议。

1Q.1901建议的规范范围

BICC最基本的特点是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两个层面分离。这样使得BICC规范将主要负责呼叫业务功能部分的处理,而具体的承载控制BICC不必关心。因此,Q.1901建议所研究规范的范围如图1-1所示。这种分层、独立的结构体系思想,与分组网络结构化、构件化的设计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1-1Q.1901的范围

2BICC的体系结构

Q.1901建议基于的网络结构如图1-2-1所示。为简单计,未示出TSN/GSN/CMN。由于CS-1协议定位的宽带骨干网是ATM网络,因此其承载连接就是ATM交换虚信道,由ATM信令逐段建立。图中的SWN就是骨干网中的ATM交换机,负责建立ATM连接,在协议中称之为骨干网连接(BNC)。

1-2-1BICC CS-1协议基于的网络结构

ISNN-ISDNATM网络之间的网关点。其中,BCF和交换实体的集合称为承载互通功能(BIWF),完成窄带TDM中继和ATM虚信道之间的转接和媒体信息转换。CSF运行的BICC协议经过信令传送网络送往对端的ISN,信令网的传送媒体不作限定,可以是窄带7号信令网,也可以是ATM信令虚信道。信令控制的基本过程如下表1-2所示。

1-2BICC信令控制的基本过程

CS-1的协议模型如图1-2-2所示。其中,BICC协议过程就是Q.1901协议定义的主体内容,其实质就是对ISUP协议组(Q.761~Q.765)的适应性修改。由于BICC信令可在任意媒体中传送,因此协议定义的是BICC协议和下层的通用接口,对于不同信令传送层还需要另外定义相应的信令传送转换层(STC)。此外,BICC尚需和承载控制协议交换命令、事件和绑定信息。同样,由于BICC协议可以和任意的承载协议配合,因此协议定义的是BICC协议和承载控制的通用接口,对于不同的承载协议尚需定义相应的映射功能。

1-2-2BICC CS-1协议模型

3BICC的信令功能

CS-1的主要功能特点汇总在下表1-3中,共7个方面。

1-3CS-1的主要功能特点

若要详细了解ITU-TQ.1901建议书的具体内容请查阅下附件1

附件1Q.190106/2000)《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二、BICCCS-2协议

BICC协议能力集2CS-2)的协议,应包括Q1902.xQ.1970Q.1990Q.1950Q.1912.xQ.1922.x等多个建议。BICC CS-2协议的目标是定义在一般宽带数据网上传送PSTN/ISDN业务流的通用信令协议,重点要解决IP网传送N-ISDN业务流的控制信令问题。由于IP网和ATM网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网络,因此,CS-2协议总体研究着重考虑以下两点:

第一,所基于的网络结构应既能支持面向连接的ATM网络,又能支持无连接的IP网络。

第二,所采用的协议应最大限度地利用IETFITU-T SG 16已定义的框架结构和标准协议。

1、关于分离式ISN

根据电信网演进要求提供开放式信令接口的发展方向,CS-2协议基于BICC协议网络一般结构,充分考虑了H.248/MEGACO定义的分离网关结构,提出了分离式ISNInterface service node,接口服务节点)的概念,并引入功能实体和物理实体映射模型。

原则上说来,ISN的组成功能实体CSFBCFBMF都可以单独成为一个物理实体,这样可形成最一般的三物理实体结构,如图2-1所示。其中,BMF又细分为媒体控制功能(MCF)和媒体映射/交换功能(MMSF),对应的物理实体相当于H.248中定义的媒体网关(MGU),CSFBCF对应的物理实体则分别称为呼叫控制单元(CCU)和承载控制单元(BCU)。BCFBMF之间的接口称为承载媒体控制接口(bmc),接口规范已由H.248定义;CSFBCF之间的接口称为呼叫承载控制接口(cbc),该接口规范需由BICC CS-2协议来定义。同时,CS-2协议还要定义CSF之间新的BICC协议,以支持IP网络传送ISDN业务流,这就是BICC CS-2协议。

2-1ISN的三物理实体结构

实际网络部署中,还可能有双物理实体结构和单物理实体结构等多种变型。其中,单物理实体就是CS-1协议基于的网络结构,适用于ATM网络环境;CSFBCF合为一体的双物理实体就是H.248提出的MGC-MGU分离网关结构,此时cbc接口为内部接口;BCFBMF合为一体时,就构成CCU-BIWN双物理实体,此时cbc接口为网络开放式接口。

2BICC CS-2的信令功能

引入分离式ISN概念后,由于各功能实体可以位于不同的物理实体中,于是就引入了垂直接口的概念,其中cbc接口协议将由CS-2协议定义。与此相应,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对等实体之间的接口称为水平接口。BICC CS-2协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定义如下三种协议:一是呼叫控制协议(水平协议),即BICC CS-2协议;二是IP承载控制协议(水平协议);三是cbc接口协议(垂直协议),包括传送承载特性要求、地址信息和绑定信息。

其中,cbc接口协议沿用H.248的定义方式,主要工作是根据BICC的要求定义新的H.248封包(package)。IP承载控制协议采用和H.248一样的机制,利用SDP定义协议消息。由于IP承载控制和ATM承载控制不同,不需要逐段建立连接,而是一种端到端的控制关系,因此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将该协议消息通过隧道方式封装在BICC协议消息中传送。CS-2协议信令的主要功能包括如下表2-2所示的6个方面。

2-2CS-2协议信令的主要功能

3BICC CS-2的协议结构

ITU-TBICC CS-2主要有十多个个左右的建议,可分成下述4类,其中每类的内容介绍汇总在下表2-3中。

1)呼叫控制(水平)信令协议(Q1902.1~6);

2)承载控制(水平)信令协议(Q.1970Q.1990);

3cbc(垂直)接口信令协议(Q.1950);

4)各类互通协议(Q.1912.1~5Q.1922.2Q.1922.4Q.1930)。

2-3BICC CS-2的协议结构

三、BICC协议支持的能力

我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在2002年开始,参照ITU-TBICC协议的相关建议书,制定了一系列的BICC协议的通信行业标准,主要标准是YD/T 1193.x《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及其他标准等。

欲详细了解我国关于BICC协议标准情况的请进入

其中,在参照ITU-T Q.1902.1建议制定的YD/T 1193.1《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BICC)规范 1部分:BICC的功能》的第6章《BICC支持的能力》中,给出了BICC支持基本呼叫的信令能力和支持的通用信令程序、业务与能力的列表,详见下附件3

附件3YD/T 1193.1给出的BICC协议支持的能力

欲进一步了解软交换系统接口协议要求介绍请进入

通信产业网
© 2004-2024 通信人在线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6113876号 网站技术: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