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通信人在线![用户登录] [免费注册]

WCDMA中的HSDPA技术

浏览:4048  来源:通信人在线  日期:2018-07-10

一、HSDPA技术的产生动因

当时在3G的三大标准的角逐中,WCDMA商用在运营商的支持数量上取得了领先,但在其网络所支持的数据速率上却长期停留在理论上的384kbps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韩国、日本等国家实现商用的CDMA2000 1X EV-DO网络系统上,已经实现了2.4Mbps的峰值速率,其宽带接入服务能为客户提供300kbps~500kbps平均下载速率,这足以与有线宽带的速率相媲美。

比较而言,同为已经实现商用的3G网络系统,面对现有的3G业务,WCDMA已经稍显力不从心,在数据传输速率上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带来的业务能力上的弱势,自然使得WCDMA阵营不甘落后,必须寻找一种赶超CDMA2000 1X EV-DO的有力武器。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ages 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是实现提高WCDMA网络高速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最为重要的技术,是3GPP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提出来的,它可以在不改变已经建设的WCDMA系统网络结构的基础上,大大提高用户下行数据业务速率(理论最大值可达14.4Mbps),该技术是WCDMA网络建设中提高下行容量和数据业务速率的一种重要技术。

二、HSDPA技术及其新特点

为改善WCDMA系统性能,HSDPA在无线接口上作出了大量变化,这主要影响到物理层和传输层,这些主要变化表现如下表2所示。HSDPA无线帧(WCDMA结构中实际是子帧)2ms,相当于当前定义的三个WCDMA时隙。一个10ms WCDMA帧中有五个HSDPA子帧。用户数据传输可以在更短的时长内分配给一条或多条物理信道。从而允许网络在时域及在码域中重新调节其资源配置。

2HSDPA对无线接口上作出的变化

1、下行传输信道编码

HS-DSCHWCDMA R99引入的下行共享信道(DSCH)演变而来,允许在时间上复用不同的用户传输。为有效实现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高的频谱效率,DSCH中的快速功率控制和可变展宽系数,在R5中被代之以HS-DSCH上的短分组长度、多码操作和AMC以及HARQ等技术。

根据R99 1/3增强编码器,信道编码一直采用1/3速率。但是,根据两阶段HARQ速率匹配流程中应用的参数,有效的码速率会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信道编码器输出上的位数与HS-DSCH上映射的HS-PDSCH的总位数相匹配。HARQ功能通过冗余版本(RV)参数控制。输出上确切的位集取决于输入位数、输出位数和RV参数。在使用一个以上的HS-PDSCH时,物理信道分段功能在不同物理信道之间划分比特位。它对每条物理信道单独进行交织。

HSDPA采用正交相移键控调制(WCDMA中规定的技术),在无线电条件良好时,采用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

2下行物理信道结构

物理信道的第一个时隙承载HS-PDSCH接收的关键信息,如信道化代码集和调制方案。在收到第一个时隙后,UE只有一个时隙解码信息,准备接收HS-PDSCH

映射到一个HS-DSCH上的HS-PDSCHs(或码信道)数量可能会在1~15之间明显变化。它使用正交可变展宽系数(OVSF)代码。多码数量和从给定HS-DSCH上映射的HS-PDSCH的相应偏置信息在HS-SCCH上传送。偏置(0)时的多码(P)分配如下:

Cch160…Cch16O+P-1。第二个时隙和第三个时隙承载HS-DSCH信道编码信息,如传输码组长度、HARQ信息、RV和星座版本及新的数据指示符。使用16UE标识涵盖三个时隙的数据。

3自适应调制和编码

链路适配是HSDPA改善数据吞吐量的一种重要途径。采用的技术是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在每个用户传输过程中,把系统的调制编码方案与平均信道条件相匹配。传输的信号功率在子帧周期期间保持不变,它改变调制和编码格式,以与当前收到的信号质量或信号条件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BTS附近地区的用户一般会配置速率较高的高阶调制(例如,有效码速率为O.8916QAM),但随着距BTS的距离增大,调制阶和码速率将下降。如前所述,可以采用1/3码速增强编码,通过各种速率匹配参数获得不同的有效码速率。

4、混合ARQ

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技术把前馈纠错(FEC)ARQ方法结合在一起,保存以前尝试失败中的信息,用于未来解码中。HARQ是一种暗示链路适配技术。AMC采用明示的C/I或类似措施,设置调制和编码格式,而HARQ则采用链路层确认制定重传决策。从另一个角度讲,AMC提供了粗数据速率选择,而HARQ则根据信道条件提供数据速率微调功能。

5、分组调度功能

除信道编码及物理层和传输层变化外,HSDPA还实现了另一个变化,以支持快速传送分组。它把分组调试功能从网络控制器移到了Node-B(BTS)中的MAC层。分组调度算法考虑无线信道条件(根据涉及的所有UECQI)和传输到不同用户的数据数量。

三、关于HSPA技术演进

13GPP的技术演进过程

3 GPPHSPA的演进确定了下述3个阶段:

1阶段:基本HSDPAR5

HSDPAR5)引进一些新的基础特性,包括:由控制信道支持的高速下行共享信道;自适应调制(QPSK16QAM)和速率匹配;基站的共享媒体高速访问控制(MAC-hs)。下行峰值速率可达10Mb/s以上。

2阶段:HSDPA+HSUPAR6

HSDPA+HSUPA(R6)将引入基于波束成形技术的智能天线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的天线阵列处理技术、增加了E-DCH信道,通过优化HSDPA使其峰值速率提高到30Mb/s,而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High Speed Uplink Packed Access)的峰值速率可达5.76Mb/sHSUPA综合干扰情况和基站处理资源状态来调度上行UE的数据速率,提高上行专用传输信道性能;同时通过HARQHybrid 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提高空中接口的茁壮性。HSUPA的引入将使网络在上、下行链路速率达到相对平衡,以利于开拓新业务。

3阶段:HSOPAR7

3GPP利用OFDM技术和64QAM调制使HSOPAHSOPAHigh Speed OFDM Packed Access,基于OFDM的高速分组接入)的峰值速率达到50Mb/s以上。采用的技术包括:结合更高调制方案和阵列处理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物理层;具有快速调度算法的MAC-hs/OFDM,根据空中接口质量为每一个终端选择专用子载波,从而优化传输性能;利用作为控制实体的多标准MAC (Mx-MAC),实现正交频分多址(OFDMA)和码分多址(CDMA)信道间的快速交换。

2、我国的标准化

我国结合3GPP对于WCDMAHSPA技术(包括HSDPAHSUPA)的分阶段研究成果,发布了相对于无线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的通信行业标准,直到第三阶段技术要求中引入了HSDPA技术的要求;到第四阶段引入了HSPA(即包括HSUPA技术)的要求;到第五阶段引入了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的技术要求;目前已发布到第七阶段。

欲详细了解我国相关上述通信行业标准索引的请进入

欲进一步了解HSPA相关技术参数的请进入

附录
本文的附表2018-07-09
© 2004-2025 通信人在线 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06113876号 网站技术:做网站